20年前,小孩子人手一册小人书是生活中常见之事。如今,小人书跟当年的大碗茶一样,由平民之物一跃成为了贵族用品。而那些旧时的读者则纷纷成了执着的“连迷”,加入了连环画(小人书)的收藏大军。
身价万倍似火箭蹿天
在前不久举行的“2008年连环画精品收藏拍卖会”上,以民族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《布克奇传》拍出了全场最高价,人民币9680元。《水浒全传插图(宣纸本)》(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版)拍出6600元,连环画名家赵宏本和王白水的《高贵的感情》成交价为6050元,品相为9.5品的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成交价为1650元。
物以稀为贵,连环画收藏也是如此。拍卖会主办方表示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,因为年代久远,加上“文革”十年浩劫,现在存世数量并不多,因此显得比较珍贵。很多当年的印数在3000至5000册不等,留存下来的可能只有几十本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套《成语故事》,市场价也已近万元;而1957年出版的《瓦岗寨》则以2万元价格成交。早在2003年6月“中国连环画收藏网”的竞买交流会上,一套陈履平绘的上海版32册《金台传》从3万元起拍,最后拍出21万元的天价……
原本定价几角一本的连环画,如今的市场价格都如坐火箭般蹿上了天。
儿时的眷恋与回顾
尽管高价的连环画还只是凤毛麟角,却足以勾起数代人的回忆。连环画俗称“小人书”,在上世纪50-80年代电视等娱乐工具尚未普及时,曾有成千上万的读者。
类似我国这种开本的小人书实乃中国特色,同时期发达国家以照片为主要插图的刊物已经非常普及。带较多插图的刊物一般统称为“画报”,由于价格较高,所涉及的内容又有限,所以在小孩子们眼里从来“不是个东西”。
天下许多东西往往是离得越远,才越体现出价值所在,小人书的命运也符合这一规律。时至今日,画报已不算回事,小人书却跟当年的大碗茶一样,由平民之物一跃成为了贵族用品。而那些旧时的读者则纷纷成了执着的“连迷”,加入到连环画的收藏大军,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潜在的收藏价值,其中还包含了他们对过去时光的眷恋与回顾。
中国照片档案馆的编辑章开元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:“那时候小孩儿们中间,谁‘趁’小人书谁就是‘王’,比现在谁家有奔驰宝马还有面子,小孩子之间请人到家里,最自豪的理由就是‘到我家去看小人书’。而且这也是拍老师马屁的一个秘密武器,因为老师往往也会向学生借上几本,排遣单调的业余时光。”
当年小人书厚一些的两角上下,薄点儿的一角五分左右。这样的价格现在恐怕连里面的一页都买不下来,可在四五十年前,那是普通人家一天的菜钱。所以买一本哪怕是最薄的小人书,对不少人家来说,都是个不可小瞧的“大手笔”。
章开元回忆说,1962年前后,自家有本“文革”前版的《茶花女》小人书。当时卖四角钱,基本上被认作是一件轻易不能拿出家门的“贵重物品”,只有重要客人到家里才能一睹为快,客人一走立即收起,关系一般的人根本不好意思提出要借。
章开元说,当年小人书品种最全的首推王府井新华书店,新出版的小人书一般都在这里露面。好的小人书并不容易买到,有的甚至刚一面世即售罄,再想买也找不到踪影。尤其是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以后,有关苏联卫国战争和“反特”内容的小人书,就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了。
到了1965年,涉及“封资修”内容的小人书越来越少,比如根据几大名著改编的、国外题材的、帝王将相的传记等,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电影和革命题材内容的小人书,这显然是因为电影已公开放映,出小人书肯定不会犯错误。“这些电影小人书今天也成了收藏重点,崔永元就专门收藏这类小人书。”
老版“四大名著”最值钱
目前,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连环画存世量已很少,有些已成为稀世珍品,如赵宏本、沈曼云、董天野等绘制的早期连环画。
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连环画整体价格也较高,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等“经典版”连环画,现成交价一般都达3000元以上,一套品相好的《东周列国》价格7000到8000元,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版本最为稀有。因此,同是一套《红楼梦》,1966年以前的老版本价格可达数万元,1966年后的即使为全品相的也就500多元一套。相比之下,1980年代以后出版的连环画的价值也低许多 ,一些品相不佳、特色不强、又非出自名家之手的连环画仅售3至5元一本也无人问津。
“1983年左右,小人书的发行量下降,比如《东周列国》单本的发行量从190万册锐减到14万册,造成《齐桓称霸》、《崔庆专权》、《卧薪尝胆》、《水灌晋阳》等单本现在的存世量很少。”北京连环画收藏专家杨东福说,像这样先天不足的单本,被“连迷”称为“大缺”。名列大缺名单的,还有《兴唐传》里的《大唐开国》、《单雄信招亲》、《夺襄阳城》、《罗成叫关》,以及《成语故事》第31册以后的单册等 。
一位从山东烟台赶来北京潘家园“觅宝”的齐姓“连迷”说:“我在网上标价千元购品相好的缺本,等了好几个月,也没遇到,实在等不及就跑来北京寻找。”
杨东福介绍说,连环画收藏注重版本。好的版本不仅题材隽永,画工高超,印刷精美,文物价值高,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。据他介绍,连环画题材非常广泛,一般来说,古典、军事、“文革”题材的作品收藏价值较高。而近年来,涨幅最大的莫过于古典题材的精品连环画,例如文革前版的四大名著、《东周列国》,其价格涨了10到20倍甚至更多。杨东福举例说,市场上一套整套为第一版书(1957-1961年)的老版《三国演义》,其中有15本是“一版一印”(第一版第一次印刷),其余的都是一版多印,这样整套的老版《三国演义》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,所以即使品相一般的售价也在8万元/套,品相好的每套价格甚至高达几十万元。
收藏标准品相至上
在收藏界内一直对连环画收藏奉行着“品相至上原则”。连环画的品相鉴定在业内有着成文的标准,从品相最低的一品到品相极好的十品,都有严格的鉴定标准。如——
十品(全新品):接近新品,要求图书完整无缺,纸张光洁坚挺,书角垂直尖锐,无霉变和污渍,不能有签名和印章(名家名章也不例外)。
九品(近新品):接近新品,但书的封面或封底略有折痕,有极少量的污渍,书角有轻度的卷皱,允许签名和印章存在。
六品以下:无封面、无封底或缺内页,或破损严重,面目全非,不完整。
一般来说,收藏作品的品相不得低于8品,否则收藏价值不大。同一作品,品相减一品,价值就可能相去甚远,例如9.5品的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成交价就可以达到9品的8倍。
这些渐行渐远的小人书,曾为几代人单调而穷酸的童年装点得稍微有了点儿颜色。只不过,当时的人关注的是小人书里的故事,没人理会看小人书的人。而现在正相反,人们更加在意的是当年看小人书的那伙人和小人书现在值多少钱,不由得让人感叹,“路变宽了,人变俗了”。
(来源:新闻午报)
上一条:
出版人语:枣梨丹青 下一条:
连环画主人公、打豹女英雄陈传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