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>业内新闻>连坛纵横
资深报人说连环画
http://www.cartoonwin.com   2008-12-12 20:35:15

    连环画,小人书也。听评弹与迷恋“小人书”是对我最早的文学熏陶。
    
    我童年时代住在苏州。常常跑到玄妙观的小人书摊前,边晒太阳边读连环画,一读就是几个小时。母亲给我两毛钱看电影,我电影不看,就在书摊前泡上半天,一分一本,看完20本连环画,回家说看了一场电影。母亲问我电影阿好看?我把看过的电影连环画讲了一遍,但最后露馅了。因为那个电影根本没放。
    
    小学时代,家里就收藏了上百本连环画,我把吃早餐的零用钱省下来买的。一套《三国演义》连环画终于配套成龙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画得很精致,印象深的有赵宏本、钱笑呆的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,程十发的《画皮》,刘旦宅的《屈原》,华三川的《白毛女》,王叔晖的《西厢记》,王弘力的《十五贯》。后来我知道了连环画的“四大名旦”:赵宏本、沈曼云、钱笑呆、陈光镒。在老城隍庙的旧书摊上,我淘到了赵宏本的武侠连环画《七侠五义》《小五义》,沈曼云的滑稽连环画《济公传》与陈光镒的《小皮匠》。当时,吴湖帆、刘海粟这些大画家也画过连环画。这些连环画可惜在“十年浩劫”时被视作“四旧”抄走了。
    
    在上世纪80年代,我又开始收集连环画。我觉得连环画虽是小人书,但连环画画家功力不弱,构思与人物造型相当生动。最喜欢程十发、刘旦宅、董天野、刘继卣、王仲清、戴敦邦的古代连环画。欧美连环画,则首推雷祖德与高燕,前者画的《斯巴达克思》与后者画的《茶花女》,都让我爱不释手。上世纪70年代末,我第一本《诗话》集出版,编辑就请赵宏本、陈光镒、韩敏、汪观清、颜梅华五位著名画家替拙作画了五幅插图。上世纪80年代初,我写的历史小说《浴血睢阳》,刘旦宅为我画了三幅插图,我写的《苏东坡出山》由戴敦邦配了插图。我写的《唐伯虎落第》,则由韩硕画了封面与四幅插图。我写的推理小说,专门请高燕配了插图,这些画稿相当珍贵,可惜我都没有保存,至今为憾。由于对连环画有兴趣,我自己改编了《三夺芙蓉剑》连环画与温瑞安的《四大名捕》连环画,还有《丞相斩子》等连环画。
    
    上世纪80年代中期,这些连环画家纷纷改画国画,他们本来就有很好的素描功力,一出手就是一幅名作。由于连环画稿酬偏低,一幅图仅二三十元,连环画家转型国画家,也是大势所趋。但也有个别画家不为所动,贺友直先生一直坚守连环画阵地,他后来出版的宣纸精装连环画《山乡巨变》影响很大,承他还送了我一册留念。
    
    上世纪90年代中期,连环画拍卖之风日盛,一套《三国演义》的售价为4500元,一套《水浒》拍到近2万元。戴敦邦16幅彩绘《逼上梁山》则达到22万元。而贺友直一本原价0.94元的《山乡巨变》连环画,在2004年甚至拍到了4100元,上涨了四五千倍。今春连环画价格大幅跳水,艺术品价值终于开始回归。
    
    我依旧喜欢连环画。喜欢它的构思之美、线条之美、造型之美。

  作者:曹正文 来源:新民晚报 上一条:绘本与小人书    下一条:收藏连环画乐在其中